close


 

從孩子的心理問題看父母     出處 -超級媽媽這樣做:楊霞兒童心理健康一本通

 

一說到心理問題,很多父母首先關注的是孩子的問題,

其實,孩子在教育上的心理問題,都是父母自己的問題。

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,他雖然帶著父母的遺傳,

但是行為習慣,性格特徵,自我意識,愛好和情緒指向等等,還是靠後天培養起來的。

有些基本素質是先天的,比如急躁好動的特點,不能說是好還是不好,

如果引導得好,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。

再比如活躍的特性,如果體現在上課積極發言,組織大家打球等方面,就是優點,

但是如果是體現在搞惡作劇,打同學,違反課堂紀律,就成了缺點。

同樣的原因產生兩種後果,這是與教育有關係的。

 

其實,孩子的優點和孩子的心理問題,其背後往往是源於相同的因素。

父母們需要關注的是,教育是基於孩子的基本素質,朝著有利於其自身和社會的方向發展。

我們要切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的做法,孩子的問題是需要通過引導來解決的。

 

教育孩子不是無為而至,需要掌握原理和方法。

心理學是研究規律,找方法,而不只是做心理諮詢和治療。

這本書是幫助父母了解和掌握兒童發展的規律,學習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比如,孩子在3〜6歲會表現出在父母看來“自私”的行為,

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,這個階段,是孩子“所有感”的萌芽,能夠發展到今後的獨立性,自尊和自愛。

如果父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,就可以幫助孩子正常發展,身心健康成長。

我們傳統方法中經常採用的打罵孩子等做法,是不能很好地解決心理問題的,

父母們需要學習和掌握現代的知識,工具和方法。

 

孩子出問題不可怕,父母面對問題時的錯誤態度最可怕。

孩子的成長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,但是這個過程中,很多父母容易產生焦慮和擔憂。

有的父母錯誤理解“快樂教育”,讓孩子不去面對挫折,一味地安慰孩子,製造表面上的“假快樂”。

而孩子需要在成長中學習掌握三大生活技能 - 職業,人際關係和愛,這些都需要通過生活中的鍛煉來學習。

 

怎樣幫助孩子從小做好準備,我在這本書裡面給父母們一些方法和途徑。 我們要認識到,孩子的分數和今後的職業不是直接相關聯的,技能是培養和訓練出來的,而孩子是否願意做,也就是興趣的養成,這個不能急於求成,不能過早過度刺激。

 

父母需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本能,這個訓練要從小進行,逐步開始,從小處入手,貴在堅持。

訓練要有耐心和毅力,孩子的學習不是通過報班就能速成的。 所有方法的實施都需要父母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,長久的堅持和主動的干預。

 

父母要能夠有意識地圍繞孩子的潛力,有方向性地讓孩子成長,過程中有計劃有偏重,充分發揮孩子的優勢。

快樂教育應該是:朝應有的方向發揮優勢,獲得成長的快樂。

有計劃有意識的培養,不等於就是嚴格的。

寬鬆教育培養出高創造力的人,比如藝術家,

嚴格教育培養出高智商的人,比如科學家。 嚴格並不是精神上的訓斥。

成長是讓孩子的潛力能得到發揮,對社會有用,

這好比登山的“高峰體驗” - 登峰過程中一定會經歷痛苦,痛苦之後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。

父母不要幫孩子避免痛苦,不要讓孩子在安樂窩裡痛苦於無成就感。

 

在我們談問題,教方法的背後,父母們最需要掌握的是心態,也就是教育的方式和方向。
比如一棵松樹,只要栽到向陽的坡地,一周澆一次水,這樣的條件就能讓它很好地生長。

但是如果是一棵柳樹,本應種在水邊卻也種到山坡上,那就長不好。

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焦慮,
這就好比,本應一周給小樹澆一次水,卻因為焦慮而每天都澆水;
本應把柳樹種在水邊,卻非要和松樹去比較,也像松樹一樣種在坡上,這樣肯定長不好。

所以,父母們要首先了解孩子,
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,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長,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,
這樣孩子的人生才會有價值感和成就感。


引用:
http://lijiangpub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635933672010511113129103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親子 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